1月20日,虽是大寒节气,但午后的暖阳,让湛蓝天空下的北京少了些许北方的凛冽。这一天,也是春运第7天,北京西站人头攒动。
尽管距离T7次列车始发还有近两个小时,候车室内却已排起了长队。

今年1月5日起,全国铁路实行一季度列车运行后,成都西往返北京西的T8/7次列车恢复开行,让不少旅客欣喜。“我在买票时看见这趟车恢复了,赶紧就买了。”旅客张大哥说,“我九几年就来北京打工,几乎每年都坐这趟车往返绵阳。”
T8/7次列车,被誉为“天府之星”号列车,从1978年起开始运营,是连接成都和北京的首趟直通列车,连续30多年荣获“红旗列车”称号,成为普速时代,出川北上旅客的首选列车。

1月20日16时43分,满载着1243名旅客的T7次列车启动,将跨越2200多公里,驶向“天府之国”成都。
看错上车时间,顺利改签
列车出发不久,硬座车厢里充满喧嚣,旅客们正各自忙碌着,家乡话聊家常、用尽力气塞紧行李、擦拭汗水扇风散热、等候上卫生间、寻找电茶炉接开水……

四川广元人贾大哥倚靠洗脸间壁板,埋头吃着方便面。“现在才得空吃午饭。”他将方便面放下,一边展示手机购票信息,一边乐观地说道,“原本儿子给我买了今天13点40分从北京西出发到广元的K545次列车,结果我把明天的下车时间,看成了上车时间,错过了火车,只好让儿子把车票改签。”
贾大哥在北京做木工活儿,妻子则在呼和浩特做医院护工,十多年来,两人仅有一年在北京共事建筑工作外,其余时间都各自奔波在异乡,彼此相见仅为每年春节回老家的20多天。

“我还没坐过动车呢,不过没关系,反正我回家不赶时间,早一天到、晚一天到都不影响,坐'绿皮车'更实惠。”贾大哥选择坐普速列车的原因很简单。由于育有一对儿女,还要赡养三位老人,快50岁的他打算年后继续和妻子外出务工。

这次回家,贾大哥准备送儿子一份大礼,给他买辆汽车,希望对参加工作的儿子有所帮助。
睡一宿就到家,经济实惠
旅客杨生华、马玉莲夫妻俩来自陕西汉中,“我俩是高中同学,我是班长、她是学习委员。”杨生华笑着说道,从1994年起,他们已在北京务工30年。“如今自己的小家挺好的,由以前的贫穷,变成能过上日子了。”杨大哥感慨,两人的辛苦很值得。

提及选择普速列车的原因,杨生华说,“主要是经济实惠,我在卧铺睡一宿觉就到家了,省下来的钱可以用来置办其他东西,不也挺好的吗。”

谈笑间,两人许下了“2025年接着奋斗,多挣钱”的新年愿望。
首次体验普车,感觉不错
在卧铺车厢,还有不少学生的身影。
今年1月1日至3月31日,学生可根据与家人团聚的实际地点,在12306系统中灵活设置学生票优惠区间。当无直达车票时,可选择中转换乘方案,5天以内的联程车票按一次核减优惠次数。

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读研一的川妹子周梦珠,选择了哈尔滨至北京、北京至绵阳、绵阳至峨眉的联程票。
“我觉得相比高铁列车,长距离出行睡卧铺会没那么累。”恰巧看到北京西站至绵阳站区间T7次列车有硬卧下铺票,周梦珠立马下了单。

桌板上的饭盒里只剩余少许米饭,离家几个月,列车上现炒现卖的川味盒饭获得了这位川妹子的点赞。“这是我第一次坐'绿皮车',整体感觉都不错。”为了让旅途更充实,周梦珠带了电子书、下载了影视剧,躺久了就在车厢里活动活动,看看车窗外的风景。
1月21日19时12分,体验完T7次列车的“慢时光”,周梦珠在绵阳站下车,换乘动车,以更快的节奏奔赴老家峨眉。
传承“红旗精神”,护航春运
“各位旅客,接开水泡方便面时不要接太满,小心烫伤。”用餐时段,列车长周莉逐车厢为旅客做好安全提示。她说:“保障旅客平安回家,是我最大的心愿。”
22岁刚参加工作时,周莉就成为了T8/7次列车的一名列车员,这趟“红旗列车”陪伴了她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光,也伴随她迎来最后一个春运。

这次上班前,周莉特意准备了36张贺卡和36根棒棒糖,利用T8次列车终到北京西站后进入客技站整备间隙,把对班组36名职工的祝福写在贺卡上,并夹上一根棒棒糖,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幸福甜蜜。

其中一张贺卡这样写道,“冉冉,欢迎加入列车大家庭。每一次与旅客相遇,都是美好故事的开始,祝你在新岗位上收获满满,传承好‘红旗列车’精神,新年幸福安康……”

恰巧也是在22岁的年纪,“00后”列车员冉冉在T8/7次列车迎来了她的第一个春运。作为职场新兵,她既紧张又激动,在班组师父的带领下,车门检查、安全宣传、行李调整……她样样都执行到位,“我还要继续向前辈们学习,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,都要守护好春运旅客的回家路。”


1月21日20时57分,途经河北、山西、陕西后,T7次列车抵达成都西站。经历了28小时行程,团圆近在咫尺。

来源:成都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
文图/视频:李锴 张丁欢
编辑:李锴
